为了降低胃内PH值,特别是幼龄仔猪胃内的PH值,教保料中常常采用添加酸化剂的方式来解决,酸化剂的介入能够维持胃内酸环境,进而促使胃蛋白酶的正常运作,加快蛋白质的分解。在此基础上,又会产生一系列的代偿效应,即蛋白质代谢促使胰蛋白酶加快分泌,最后提升机体整体蛋白质消化能力。
然而,酸化剂酸化效果强弱和饲料系酸力息息相关。系酸力高的饲料,在吃进胃内后,由于胃酸中的HCL酸性比所有的酸化剂酸性都要强,所以**与胃酸中的HCL反应,大量消耗HCL,即使添加酸化剂,但由于酸化剂酸性远低于HCL,导致蛋白质变性和胃蛋白酶源激活效率下降,较终导致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大大下降。
所以,在不降低饲料系酸力的情况下,单纯添加酸化剂,很难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,对降低胃内PH值的效果也大打折扣。因此,在添加酸化剂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饲料原料的酸结合能力,先把饲料的系酸力降下来再作添加。
相反,如果饲料的系酸力较低,也可以节省饲料酸化剂的添加量,进一步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。
钙节省酸化剂添加量,提高饲料蛋白消化率
饲料系酸力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原料,比如谷物系酸力小,蛋白原料系酸力稍高,而系酸力较高的原料是石粉。可见,在猪料中,尤其是教保料中,替换掉石粉是降低饲料系酸力的关键。目前行业内普遍做法是用钙代替石粉。关于钙替换石粉后发生的变化分析如下:
石粉与胃酸反应的化学式如下:
CaCO3+2HCl=CaCl2+CO2↑+H2O
钙与胃酸反应的化学式如下:
Ca(COOH)2+2HCl=CaCl2+2HCOOH
由此可见,石粉的添加会导致产生CO2气体产生,CO2气体会顺着消化道扩散到空气中,导致胃中总酸含量的大量丢失,进而导致胃液PH上升明显,而钙替换掉石粉后由于液体的生成,并没有导致总酸的丢失,所以系酸力就低,另外,生成的虽然没有HCl酸性强,但是也能很好地把胃液PH值维持在4.0以下,起到较强的蛋白质变性和维持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,因此钙替换掉教保料中的石粉后,可以大幅度降低饲料的系酸力,进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。